编者按
热爱,奋斗,体育就像是人生的缩影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。
重庆市体育局联合上游新闻推出“2025寻找民间体育达人”活动,分享市民的体育故事和体育生活,展现重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和山城人民积极向上、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。
2025年中国大学生拳击锦标赛上,来自重庆28岁的选手陈品全力出击。鲜有人知的是,他平日里拿起最多的不是拳套,而是一支工笔画笔。
来自重庆大渡口的陈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在读博士,主攻工笔花鸟方向。本届赛事,他与各大高校的体育专业学生同台竞技,并收获铜牌。画家、拳手,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身份,在28岁的陈品身上碰撞出奇妙的火花。
从画室走向拳台
在不少人看来,拳击和工笔花鸟画是两个极端,但陈品却不这样认为。
陈品在比赛中。
“很多人觉得我在体育上特别有活力,和工笔画的安静形成强烈对比。其实拳击是很讲技战术和脑力的运动,是体力和头脑的双重结合。”出生于1996年的陈品从小喜欢运动。2017年,正在四川美术学院读本科的他喜欢上了拳击。“当时大学城开了一个拳馆,我本来也有健身基础,觉得挺好玩,就想尝试一下。”从此,他便坚持到了现在。
2019年和2021年,他在中国大学生拳击锦标赛甲组(阳光组)比赛中拿下两个冠军。今年,他暂别拳台四年后又重返赛场,并主动升级挑战丙组(高水平组),与各大高校的体育专业学生同台竞技。
“甲组选手大多是业余爱好者,练拳时间也就是一两年。我前后加起来练了四年多,觉得该去挑战一下真正的‘专业’了。”陈品表示道。
陈品(红色)在比赛中。
赛场上,他遇到的对手个个来头不小,丙组的选手大多数都是各大高校的体育特长生。从体能到爆发力,再到拼劲,丙组显然是另一个维度的战场。“在甲组,我还能靠身体素质压对手一头。但到了丙组,这套打法就不行了。”陈品坦言,“面对身体素质相差无几的对手时,头脑必须更加清晰,需要运用更多的技战术来战胜对手。”
最终,他以一枚铜牌完成“越级挑战”的旅程。“这次我是拼尽了全力的,对我个人来说,这是一个新的开始。”
“拳击不是终点,但会一直陪着我”
对这块铜牌,陈品看得很淡。“奖牌的颜色对我意义不大,但整个备赛的过程让我身心都回到了一个很好的状态。”科学减重与系统训练,让他的身体变得更轻盈,也收获了不少新朋友、新教练。
在陈品眼里,拳击并不只是竞技项目,更是一种精神调节器。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花鸟方向的博士生,陈品每天的创作时间很长,“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,腰酸背痛,脑子也打结。”
陈品。
“拳击对我来说,是调节学术状态的工具。”陈品坦言,有段时间画画遇到瓶颈,训练完回来反倒灵感更多,“在户外跑步的时候看到的一些场景,有时候就会成为画面里的构图参考。”
更重要的是,陈品认为拳击能让人学会“迎难而上”。“学术研究跟拳击有点像,有时真的很枯燥、很难熬,特别是写论文的时候。但拳击教会我一件事:困难来了别绕开,先上去打一打。”
赛场上,最打动陈品的,不是击中对手的那一拳,而是赛后与对手的一个拥抱。“大家都是训练了几个月甚至更久的准备,拼完之后谁赢了都不重要了。我们是对手,也是一种朋友,那种感觉很珍贵。”
陈品的作品。
随着博士学业进入冲刺阶段,陈品计划不再参加正式比赛,而是把更多精力投入学术与创作,但这并不表示他拳击生涯的结束。“比赛就到这里了,是个挺圆满的句号。”他说,“拳击不是终点,但会一直陪着我。它不只是竞技项目,也是一项能全民参与的运动。以后还会练,保持状态,交朋友。”
“我一直觉得,不管做什么,能把热爱坚持下去,就是很厉害的事。”陈品说道。
上游新闻记者包靖实习生黄怡然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
金多多配资-配资网站首选-认购返佣金有正规的平台吗-最大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